靜電隱患的消除
靜電對任何電子產品來說都是有危害的,但能夠有效的預防靜電那是電子行業的頭等大事。
一、ESD對芯片的危害
計算機由板卡組成,而當今板卡多采用MOS技術製造而成,其電路對靜電高壓相當敏感。當帶靜電的人或物觸及這些器件後,就會產生靜電釋放(ESD)。當靜電高壓衝擊MOS電路後,其內部的氧化膜便會被擊穿、破壞,導致電器件當場損壞或工作不正常。當然一般受過靜電釋放的器件並不會立刻出現故障,這也就是多數人不重視ESD的原因。其實在靜電無處不在的日常生活中,實踐證明人們能感覺到的靜電至少在3.5kV以上,而可以聽到聲響的靜電要在4.5kV以上,至於毛衣上的閃光靜電則要達5kV以上。
除了上述ESD直接損壞器件外,ESD還會誘發MOS電路內部發生鎖定效應(或叫寄生可控矽效應),其結果是MOS內部電流大增,內部邏輯功能失靈,造成所謂的鎖定效應。一旦MOS電路處於鎖定狀態,隻要電源不切斷,電路會一直死鎖下去,時間一長就有可能燒壞電路或使電路性能下降。如:當帶電插拔打印機接頭而導致計算機異常(鼠標不能動,打印機報警)時,弟一個補救辦法就是立刻關機。
為此國際組織專門製定了相應的標準,將ESD造成的電器故障分為如下幾種:
1.操作ESD故障
操作電腦的人帶有靜電,當他接觸電腦的外表如鍵盤、鼠標、複位鈕時,則有可能由於ESD造成如下電腦故障:電腦重啟動、暫停、死機等異常情況,輕則需要複位或重裝某軟件,重則需要更換硬件。2.維護ESD故障
操作電腦的人帶有靜電,而他又觸及到機箱內部的金屬導電部分。例如用手摸內部的板、卡,會造成上述故障。
3.檢修ESD故障
操作電腦的人帶有靜電,而他又觸及電腦的CPU、板卡等發生的ESD會造成零部件的損壞。
二、消除ESD的措施
1.正確接地
現在的電腦一般都帶有地線,該地線與交流電的火線和地線同時接有兩個小電容,接地狀態不好對於比較敏感的人來說,隻要觸摸機箱金屬就有觸電的感覺(隻有110V,電流很小)。而芯片可承受電壓的能力遠小於110V,所以如果電腦設備(如主機、打印機、顯示器等)不全部接地,打印口、顯示卡將被損壞。現在許多劣質接線板,外表看上去是三線製的,其內部地線根本就沒有接,用戶在選購時應特別注意。
2.芯片、板卡運載包裝
廠家一般很重視ESD,電腦配件在出廠前會采用防靜電包裝袋。絕緣性能良好的包裝材料容易產生ESD,如氣泡式塑料袋子、泡沫塑料等,這些材料不適於包裝電腦配件。
3.操作或維修人員自身靜電處理
作為電腦操作人員要時刻牢記ESD的危害,盡量避免觸摸電腦內部板卡,如果一定要接觸內部線路,也要在手指上加接地環。
4.工作場所靜電處理
有條件的工作場所應采用防靜電地板(注:在各類地毯上行走容易產生高壓靜電,如果室內濕度過低也容易產生靜電),而理想濕度應為40%-60%。
5.將芯片裝在板卡上提高抗ESD能力
單個芯片抗ESD較低,如將芯片裝在板卡上則有較高的抗ESD能力。如將容易損壞的CMOS芯片的管腳短路後將其運走,就是這個道理。
6.測量儀器儀表、電烙鐵工作時也需要接地
7.器件本身質量的提高
為了保護計算機端口不受ESD損壞,濟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器件產品內在質量。目前有些高質量的板卡在I/O端口上已采用過壓、過流保護器件。國際上為此專門製定了一係列測試標準用於設計製造新器件。如MAXIM公司有許多工業用串行口器件具有±15kVESD保護,它必須通過如人體模型、IEC 1000-4-2接觸放電、IEC 1000-4-2空氣間隙放電以及IEC1000-4-4電氣快速瞬變/猝發放電的測試,並且這些測試要分別在正常工作、停機方式和斷電狀態下進行多次。
Recovery CD可幫助您將係統恢複到出廠狀態
1. 將Recovery CD放入光驅。
2. 開機啟動,按F2鍵進入【Bioses Setup】。
3. 選擇【Startup Configuration】,再按Enter鍵。
4. 使用【←】【→】鍵,將【1st device in Boot Device Sequence】 改成【CD-ROM】
5. 按ESC鍵回到主畫麵,然後按ESC(然後Enter)保存修改的值,並重新啟動係統。
6. 光驅啟動後,出現A:提示符。輸入“Recovery”再按Enter鍵。
7. 注:鍵盤語言為:English,然後回車。
8. 按A鍵,接受版權協議。
9. 按Y鍵,繼續。
10. 再按Y鍵,確認繼續。此時計算機做磁盤拷貝工作。拷貝完成後,計算機自動重新啟動。切記:此時不能取出RECOVERYCD。計算機還要從RECOVERY CD上拷貝一些軟件。
11. 計算機在係統恢複完成後,會自動將CD 彈出。
12. 按兩次空格鍵啟動係統,此時計算機內部的軟件及各項設置已經恢複回出廠時的狀態。
※ 重要說明:使用RECOVERYCD恢複係統將刪除原硬盤上的所有數據,請慎重使用。請確認在執行此操作前,您已經做了數據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