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地裝置宜采用鋼材,接地裝置的導體截麵應符合熱穩定和機械強度的要求,但應不小於下表規格。
種類 規格及單位 | 地上 | 地下 |
室內 | 室外 | 交流電流回路 | 直流電流回路 |
圓鋼 直徑(mm) | 6 | 8 | 10 | 12 |
扁鋼 | 截麵(mm2) 厚度(mm) | 60 3 | 100 4 | 100 4 | 100 6 |
角鋼厚度(mm) | 2 | 2. 5 | 4 | 6 |
鋼管管壁厚度(mm) | 2. 5 | 2. 5 | 3. 5 | 4. 5 |
| | | | | |
二、接地體頂麵埋沒深度不應小於0.6米,角鋼及鋼管接地體應垂直配置。除接地體外,接地體的引出線應作防腐處理;使用鍍鋅扁鋼時,引出線的螺栓連接部分應補刷防腐漆。
三、為減少相鄰接地體的屏蔽作用,垂直接地體的間距不應小於其長度的兩倍,水平接地體的間距應根據設計規定,不宜小於5米。
四、接地體與建築物的距離不宜小於1.5m。
五、接地線應防止發生機械損傷和化學腐蝕,接地線在穿過牆壁時應通過明孔,穿鋼管或其他堅固的保護套。
六、接地幹線至少應在不同的兩點與接地網相連接。
七、電氣裝置的每個接地部分應以單獨的接地線與接地幹線連接,不得在一個接地線中串接幾個需要接地部分。
八、敷設完接地體的土溝回填土內不應夾有石塊、建築材料或垃圾等。
九、明敷接地線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便於檢查;
(二)敷設位置不應妨礙設備的拆卸與檢修;
(三) 支持件間的距離在水平直線部分一般為1—1.5米,垂直部分為1.5—2米,轉彎部分為0.5米。
(四)接地線應按水平或垂直敷設,但亦可與建築物傾斜結構平行,在直線段上不應有高低起伏及彎等情況。
(五)接地線跨越建築物伸縮縫、沉降縫時,應加設補償器,補償器可用接地線本身彎成弧狀代替。
十、明敷的接地線表麵應塗黑漆。如因建築物的設計要求,需塗其他顏色,則應在連接處及分支處塗以各寬為15毫米的兩條黑帶,其間距為150毫米。中性點接於接地網的明設接地導線,應塗以紫色帶黑色條紋。
十一、在接地線引向建築物內的入口處,一般應標以黑色記號“”。在檢修用臨時接地點處,應刷白色底漆後標以黑色記號“”。
十二、在進行檢修工作時,需臨時接地的地方(如配電間隔、母線分段處、
引出線室等)均應引入接地幹線,並設有提供連接臨時接地線使用的接地板和
螺栓。
十三、接地線的連接應采用焊接,焊接必須牢固無虛焊。接至電氣設備的接地線應用螺栓連接;有色金屬接地線不能采用焊接時,可用螺栓連接。螺栓連接的接觸麵應按要求,作表麵處理。
十四、接地線(體)的連接應采用搭接焊,其焊接長度必須為:
(一)扁鋼寬度的2倍(且至少三個棱邊焊接);
(二)圓鋼直徑的6倍;
(三)扁、圓鋼(或角鋼)焊接時,為了連接可靠,除應在其接觸部位兩側進行焊接外,並應焊以由鋼帶彎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鋼帶本身彎成弧形(或直角形)與鋼管(或角鋼)焊接。
十五、 在驗收時,應進行下列檢查:
(一)整個接地網外露部分的連接可靠,接地線規格正確,油漆完好,標誌齊全明顯。
(二)供連接臨時接地線用的連接板的數量和位置符合設計要求。
十六、在驗收時,應提交下列資料和文件:
(一) 變更設計部分的實際施工圖;
(二) 變更設計的證明文件;
(三) 安裝技術記錄(包括隱蔽工程檢查記錄等);
(四) 試驗記錄(接地電阻測試記錄)。
1、接地電阻的測量
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關係到保護接地(零)的有效性及電力係統的運行,接地裝置投入使用前和使用中都要測量接地電阻的實際值。,以判斷其是否符合要求。
目前,常用的接地電阻測量方法主要有電流——電壓表法和接地電阻測量儀法兩種。
2、對於中性點直接接地與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氣設備:1、並聯運行電氣設備的總容量為100KVA以上時,接地電阻不大於4歐姆;2、對於並聯運行電氣設備的總容量不超過100KVA時,接地電阻不大於10歐姆;
十七、降低接地電阻的措施:
在電阻係數較高的土壤(如岩石、砂質及長期冰凍的土壤)中,要滿足規定的接地電阻是有困難的,為降低接地電阻可采取下列措施:
1、采用電阻係數較低的黏土、黑土及砂質土代替原有電阻係數較高的土壤,一般換掉接地體上部1/3長度,周圍0.5米以內的土壤.
2、對含砂土壤可增加接地體的埋設深度.深埋還可以不考慮土壤凍結和幹枯所增加電阻係數的影響.
3、對土壤進行人工處理,一般采取在土壤中適當加入食鹽,根據實驗結果,用食鹽處理土壤後,砂質黏土的電阻減小1/3~1/2,砂土的電阻減少3/5~3/4,砂的電阻可減小7/9~7/8,對於多岩土壤,用1%食鹽溶液浸漬後,其導電率可增加70%,花崗岩的導電率可增加1200倍.但土壤經人工處理後,會降低接地體的熱穩定性,加速接地體的腐蝕,減少接地體使用年限.因此,凡可以用自然方法達到接地電阻時,一般不采用人工處理的方法.
4、對於凍結的土壤在進行人工處理後,還達不到要求時,濟好把接地體埋在建築物的下麵,或在冬天采用填泥炭的方法.
十八、接地和接零的應用範圍
保護接地適用於中性點接地電網。三相四線製中性點接地的電網應采用保護接零的措施。凡是由於絕緣破壞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現危險電壓的金屬部分都應該采取接地或接零。
1、應采取接地或接零的設備
1)電機、變壓器、電器、照明器具、攜帶式及移動式電器具等的金屬外殼、底座及與其相連的傳動裝置。
2)戶內外配電裝置的金屬構架或鋼筋混凝土構架以及靠近帶電部分金屬遮欄、圍欄或金屬門。
3)配電屏、控製台、控製台、控製箱的金屬框架或外殼。
4)互感器的二次繞組。
5)交直流電力電纜接線盒的金屬外殼、電纜的金屬外皮和配線的鋼管等。
6)裝有避雷線的電力線路金屬杆和鋼筋混凝土杆塔。
7)裝在配電線路杆上的開關、電容器等電氣設備。
2、可以不采取接地或接零的設備
1)在木質、瀝青等不導電地麵的幹燥房間內,交流380V及以下和直流400V及以下的電氣設備外殼(當維護維護可能同時觸及電氣設備外殼和已接地的其他裝置時仍應接地)。
2)幹燥的一般場所,交流額定電壓127V及以下,直流額定電壓110V及以下的電氣設備外殼(爆炸場所除外)。
裝在配電屏、控製箱和配電裝置上電氣測量儀表、繼電器和其他低壓電器等外殼以及當發生絕緣損壞時,在支持物上不會引起危險電壓的絕緣子金屬底座等。
3)安裝在已接地的金屬構架上,與構架接觸良好的設備,如套管等(爆炸危險場所除外)。
4)安裝在高處的電器設備。工作人員必須登上木梯才能接近和進行工作,由於人體觸及意外帶電的危險性較小,而人體同時觸及帶電部分和設備外殼的可能性較大時。
十九、接地和接零的比較
1、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的相同處
1)在低壓係統,都是防止漏電造成觸電事故的技術措施。
2)要求采取接地和接零的場所大致相同。
3)接地和接零都要求有一定的接地裝置,如保護接地裝置、工作接地裝置和重複接地裝置,而且,各接地裝置接地體和接地線的施工、連接都基本相同。
2、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不同點
1)保護原理不同
低壓係統保護接地的基本原理是限製漏電設備的對地電壓,使其不超過某一可靠範圍。保護接零是借接零線路使設備漏電時形成單相短路,促使線路上保護裝置迅速動作。其次是,保護接零係統中的保護零線和重複接地也有一定的降壓作用。
2)適用範圍不同
保護接地適用於一般的低壓中性點不接地電網,保護接零適用於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網.
3)線路結構不同
保護接地係統隻有保護地線.保護接零係統中必須有工作零線,有工作接地和重複接地,必要時保護零線和工作零線分開.